欧文于1816年创办了第一所幼儿学校。最初出现的幼儿教育机构多由一些慈善家、工业家举办,实质上不过是慈善性质的社会福利机构而已,那时的幼儿园叫“性格形成新学园”。
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幼儿园是由德国的教育家福禄培尔创办的。1837年,福禄培尔在德国勃兰登堡大胆招收了一批儿童,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教育学龄前儿童的组织。在这个组织中,福禄培尔既不对孩子们进行单调的操练,更不体罚。孩子们经常被带到大自然中去,有时他们一起在花园或室内劳动。他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劳作技能和集体活动的能力。在多年的试验后,福禄培尔提出,这样的学园应该叫“幼儿园”,从此幼儿园的名称就被传播开来了。
中国最早的幼儿园思想出现在维新运动领导人康有为的《大同书》中。后来清政府颁布了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中国第一个系统学制。学制规定了对2~6岁儿童进行教育的蒙养院,最早出现的是武昌模范小学蒙养院(1903年)。除了政府办的外,外国传教士和中国私人创办的幼儿园也出现了。到了1910年,中国幼儿园的学生已达152万多人。
幼儿园从经营的经济性质上大体有两种:一种是政府的教育系统所办的幼儿园、特殊行业办园、公办高校附属幼儿园、企事业单位办园等多种形式的公办园;另一种是个体经营者办的私立幼儿园。
在公办园中,共同的特点是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,是政府或企事业单位的资金投入占运营成本的主要部分。因此,不论是在园舍环境、硬件设施、师资培训、资金调入、经营历史、社会口碑、经营压力、政策扶持都处于相对优势,教师队伍稳定、受教育程度较高,家长认同,因而经营状况相对较好。
在农村学校或一些企事业单位的承包园,由于资金、生源、口碑等原因也出现渐趋走向颓势的迹象。在农村的学校,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,主要是有关的学校负责人在面临困难时,对幼儿教育工作管理不善、认识不足、重视不到位所至。即便是园舍还都较好,但幼儿活动设施已破旧、教师队伍呈现老龄化趋势,教师的教学水平及组织幼儿活动的能力较弱,对幼儿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,由于老师年龄、能力等原因,加之学校经费紧张,学校添置幼儿活动设施减少,于是许多幼儿园老师就只好将幼儿关在教室中,出现幼儿活动“小学化”的教育活动倾向,也导致幼儿园在社会上的口碑影响也较差。而企事业单位幼儿园的承包者,其经营管理也与民办园没有太大的区别了,甚至是由于承包期限等原因,也造成经营管理上的“缩手缩脚”,阻碍了幼儿园的更好的发展。
在个体经营的民办园中,一种是经营者资金雄厚、园舍环境优美、教师年轻且素质高教学能力强、在社会上有较好的影响,收费较高的幼儿园。这一类幼儿园也是为了适应家长和市场的需要。随着家庭收入增多,家长抱着“不能让孩子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”的观念,争相把孩子送到这些收费较高的民办幼儿园,当然家长对幼儿园各种要求也会更高,再者民办幼儿园的场地费、办园硬件、各种特长班的艺术器具、教师工资等费用也随之水涨船高,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民办幼儿园要比公办幼儿园多收费,但由于教师大都受过一定的专业训练,熟悉幼儿特点及认知规律,教学效果较好,同时经营者为了自己的幼儿园能多吸收幼儿和增加收入,精心购置了一些幼儿活动器材,在软硬件的配备上,家长也更满意,所以仍然能良性运作,甚至较公办园还更有竞争力。
另一种是由于资金投入较少、管理能力较弱、社会宣传、口碑影响、家长认同较差等诸方面的原因,个体经营者往往只能把幼儿园设在城市的偏僻地方、街道或乡镇,硬件设施较差,聘用的教师素质不高,幼儿园收费较低、盈利空间也有限。这一类民办幼儿园数目较多,在民办园所占比例较高,在撤点并校工作深入后,在乡镇街道也出现的更多了。即使是在深圳或西安等大城市也有不少这类园在惨淡经营中。而在西部地区的小县城、乡镇还有一些是没有更长远打算的,办园规模较小的“家庭保姆”型的幼儿园。这类园一般是农村妇女在自己的院子里,腾出一间或两间房当教室,既招收一些幼儿增加收入,又能操持家务。幼儿园的老师基本上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,招收的幼儿也不多,教室内的桌凳参差不齐,幼儿活动器材更是很少购置,大都是看看电视动画,听听VCD等儿歌,办园条件是相当落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