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儿园设计
 
          首 页 服务项目 贝迪团队 经典案例 设计流程 业界新闻 联系我们
 
正文
学前儿童德育启蒙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
Posterize Time:2016-08-16  Page Views: 553 order
 

道德教育已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,而学前儿童恰是二十一世纪社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。学前儿童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,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,从小抓起,对学前儿童进行德育启蒙教育,有助于整个道德教育工程质量的提升。

一、学前儿童德育启蒙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

口头说教重于习惯培养

现阶段,在学前儿童的日常道德教育中,多数是以说教为主的。无论是幼儿园的老师还是儿童家长,讲得最多的就是诸如:“不要乱扔垃圾”、“不要跟小朋友打架”、“要爱护环境”、“要听大人话”等等规范学前儿童日常行为的话,但是很少有老师家长注重对学前儿童良好道德习惯的培养。例如:一个男孩子在跟妈妈出去的时候,随手就把手里食物的包装纸扔到了地上。妈妈看见了只是告诉小男孩不要乱扔垃圾,并没有让小男孩或者亲自把包装纸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。从上文的例子可以看出,多数家长的教育方式都是口头教育,似乎是将道德教育贯穿在生活中,但实际上并没有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习惯。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。

社会认识不够,各界配合较少

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,在这样的教育观念下,儿童从学前开始,所接受的教育就多为语文、数学等知识,对能力、品德的培养相对较少。在幼儿园的课堂上,教师通常也偏重于传授知识,轻视课外游戏及其他活动。这样的教育形式导致学前儿童普遍缺乏实践活动,影响了能力的培养以及道德教育的实施。

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,家庭、学校、社会有着各自的职责,相互配合相互影响,共同引领幼儿的成长。随着人们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,学前教育也日益科学规范。然而,在家庭生活中,往往会出现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或是受所谓“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”现象和观念的影响,以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,都会淡化学前教育的效果,直接影响学前儿童的品德教育。

二、学前儿童道德启蒙教育的重要性

有助于学前儿童集体意识的培养

一个人从没有意识的生物个体,通过在集体中学习,逐渐承担社会角色,慢慢充实自己,最终形成个性,逐步融于集体,成为集体中的一员,这是每个人一生都要经历的过程。人的一生都要生活在各种集体当中,集体意识对人生的发展可谓至关重要。例如:在幼儿园小朋友一起搭积木的过程中,一个女孩子因为不喜欢大家搭好的屋子,强行拿走一块积木,让屋子少了一块,导致其他小朋友都不跟她玩。例子中的小女孩明显缺少集体意识,过分以自我为中心,最终使得自己的人际关系受到影响。良好的道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,更好地学习与人交往,学会在集体中生活,明确待人接物处事的规范。

有益于学前儿童良好性格的养成

在独生子女政策持续到今天的情况下,现在的家庭普遍都是一个孩子,孩子都是家中的“小太阳”,全家几代人的宠儿。父母甚至爷爷奶奶、姥姥姥爷都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亏、受委屈、受挫折,从而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。这样会导致孩子过分的自尊心,反而使得内心太脆弱,独立生活的能力过差,形成了任性、自私、争强好胜等不良品格,阻碍了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。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指出:“一切都让给孩子,牺牲一切,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,这是父母所给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。”

知识在道德的引导下才能被更好地学习运用,学前儿童良好品格的养成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。例如:在幼儿园中,经常会有小朋友看到别人得到奖品、别人当班长了,自己得不到就哭闹;今天你买了新玩具,明天我也让妈妈买等等,有很多类似的例子。正是孩子道德意识的残缺才导致了这样的现象的发生。孔子曰:“少成若成天性,习惯如自然。”这句话意思是说:一个人在小时侯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,会影响他的终生。因此,从学前就开始培养儿童的良好道德意识、树立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,将有助于孩子日后的发展。

三、学前儿童道德启蒙教育的培养途径

从生活入手,随时随地进行教育

学前儿童年龄较小,模仿能力较强,对学前儿童的德育启蒙应从日常生活入手,说教与生活实践相结合,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,针对其日常接触的各种事情,时时刻刻地进行教育。对学前儿童的道德教育要涉及到衣食住行、言谈举止等方方面面,使其在具体的行为中,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,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,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。比如,当老师和家长看到孩子主动与别的小朋友分享食物,游戏时把自己喜欢的玩具主动让给其他小朋友,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,要善于在这些事情发生时进行随机表扬,对孩子的这些行为进行鼓励。对于孩子乱丢垃圾、抢别人东西的现象,应坚决予以纠正,让孩子把乱丢的垃圾捡起来,把抢人的东西还回去,引导学前儿童养成辨别是非的能力,同时潜移默化地使孩子的心灵得到净化。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都是孩子亲眼目睹、亲耳所听的,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。因此,在所有的教育途径中,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最基本、最重要的教育,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非常明显的。

从意识起步,培养儿童的道德思想

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必须围绕学会认知、学会做事、学会共同生活、学会生存这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,以面对未来的挑战。在这四种基本能力当中,认知是第一位的,也是最重要的。学前儿童处于性格养成的发展期和塑造期,在幼儿时期着重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、环境保护意识、集体意识等,对孩子未来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、绘画、歌舞、种植、饲养小动物等活动,渗透安全理念、环保知识,激发起学前儿童初步的责任心及环境保护意识,让孩子在学习与生活中逐步萌发情感,进而升华为习惯。

从家庭开始,营建良好的道德氛围

家庭是孩子所处的第一个环境,家庭教育是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,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养成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。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基本都是自己的父母,孩子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人格的影响。著名文学家老舍曾饱含深情地说:“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,我经过起码有百位老师吧,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,也有毫无影响的。但是我的真正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,母亲并不识字,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。”由此,对学前儿童进行德育启蒙,首先要从家庭开始,家庭成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,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。家庭环境可谓是学前儿童道德启蒙的基础,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。父母在时刻注意自己言行的同时,应同时密切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,对孩子的做法做出中肯的评价。让孩子知道好坏之分,明确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,为孩子的言行举止指明方向。

从实际出发,说教与实践相结合

通过分析不难发现,目前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道德教育多半以说教的方式进行,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。由此可见,对学前儿童的德育启蒙不能只进行简单的说教,而要说教与实践相结合,让孩子在具体实践中体验良好行为所带来的快乐,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。可以多组织一些集体表演,锻炼孩子的合作能力;开展废物利用、手工制作等活动,鼓励孩子们大胆参与、积极创造。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为孩子创造机会,让孩子主动去体验学习和生活。幼儿园可以与家长配合,组织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各类互助活动,带着捐赠箱和物品,与福利院的儿童进行联欢,在与孤儿一起的表演中,传递爱心,培养孩子们关心、帮助、同情别人的良好情感。

四、结语

学前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,要想培养出适应二十一世纪发展要求的人才,就必须从小做起,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修养,让孩子全面发展。因而幼儿园、家庭以及社会各方面要携手共进,营造适宜于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,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有目的、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,努力加强学前儿童的道德教育,不断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健康蓬勃地发展,使祖国的新一代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。



 
[ 关闭CLOSE ]   [ 打印PRINT ]     下一篇   上一篇      
 
 
更多
 

ADD:南京市鼓楼区建宁路65金川科技园17栋207室

Tel:025-58057207 Fax:025-58057207
Mobile:15380444207 QQ:2254145301
E-mail:bdyssj@163.com


更多